研究重點

中心由神經科學實驗室、神經調控、臨床部門、神經人工智慧、中風、神經影像及訊號分析、認知神經科學,等7個元素單位組成。 

研究開發項目

1.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s)之應用:細胞治療、藥物篩檢與開發、及疾病機制探討。

(1)利用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 A53T mutation) 基因轉殖小鼠,製作出突觸核蛋白基因突變的iPS細胞,之後結合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 (siRNA knockdown),用於發展iPSCs用於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模式。

 

(2)利用瀨川氏症(Segawa disease, GCH1基因突變)病人的體細胞,製作出病人特異性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結合細胞治療與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Cas9),用於治療瀨川氏症,且病人的細胞可以用於建立篩要平台,找出新的治療瀨川氏症治療藥物。

 

 2. 次世代基因將重點偵測37種神經疾病

3. 標記並追蹤藉由學習或感官刺激誘發之單一神經元及其相連接之細胞

4. 標記由學習或感官刺激誘發之突觸

 

5. 神經膠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多樣性功能調控:轉錄因子、白質損傷、與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6. 藥物傳遞技術於免疫及核酸類藥物療法 (Immune mRNA therapy)

(1)以藥物傳遞系統結合標靶分子、免疫調節因子、或包覆多種藥物,進一步整合光/熱/聲/電..等物理特性之設計,來達到新世代的一站式療法。

 

 

 

(2)以本體即帶有免疫調節能力之功能性藥物載體來逆轉腫瘤免疫微環境

 

 

 

 

6. 神經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

因著近幾年的發展人工智慧和系統生物學開始被應用到神經科學領域。在未來我們將聚焦於神經疾病之大數據分析,波型訊號分析,神經影像,次世代基因及生物資訊分析。動態影像及超音波自動偵測動脈狹窄,中風病患ASPECT 分數的判定,整合人機之動作障礙疾病診斷即時輔助系統亦為計劃發展的項目。我們亦將和美國NIH 合作發展腦影像判讀及疾病預測的模式。

初期有以下三個主題預計進行:(1)改進疾病診斷及預測的精準度-需整合多項資料如病歴,次世代基因結果,影像等等。(2)暸解神經疾病的分子機制-需整合表觀基因,基因結果,系統生物學。(3)發展雙胞數位複製系統以模擬生理及病態之活動。

7. 基礎神經科學

(1)探討C9orf72基因型肌肉萎縮側索硬化症中Sigma-1R穩定核孔蛋白表現及促進核蛋白入核能力

(2)探討Sigma-1R作為新穎轉錄輔因子及其基因調控機制